大雪节气已过,看着天气越来越寒冷,老夏(化名)想买件厚实点的衣服御寒。
在家门口的超市里转了一圈,老夏花了一百多块钱,买了一件花纹低调的羊毛衫回家。但当老夏准备拆下羊毛衫吊牌,清洗新衣的时候,却大吃一惊。吊牌上标明,他买的这款羊毛衫,羊毛含量只有8%,其余多为棉、聚酯纤维等材料。
“只有8%的羊毛,还能叫羊毛衫吗?”
带着老夏的疑问,记者到北京市的卖场走访,发现这种偷换概念的羊毛衫、羊绒衫并不鲜见,消费者需小心查验,避免买到挂了“羊头”的羊毛衫。
销售人员告诉记者,羊毛衫现在多与保暖内衣放置在同一区域,属于具备一定功能的服饰。因为在款式上突破不大,羊毛衫主要针对的是更看重实用性的消费者。从一百多元到千元以上,羊毛衫的价格区间跨度很大。那些动辄千元的羊毛衫少人问津,五百元以下的产品相对卖得火。对于产品名称与含量不符的情况,卖场的销售人员并不觉得稀奇:“只要没标明100%纯羊毛、羊绒的衣服,羊毛、羊绒的含量,都不会太高。”在销售人员看来,羊毛含量无论多少,只要含有羊毛成分,就可以称为羊毛衫。
业内人士小蔡告诉记者:“一般来说,羊毛制品分为纯羊毛和羊毛混纺两类。纯羊毛产品的含量标准在95%以上,羊毛产品的含量在30%以上。羊毛含量在30%以下的,一般不能称羊毛制品,而称羊毛混纺制品。”
小蔡的说法只是一个行业惯例,而实际上,即便羊毛含量低于30%,也没有强制规定不能称羊毛制品。